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已成為生態治理的重要方面。目前固廢和垃圾處置領域面臨哪些難題?如何著力加速推進?近日由E20環境平臺與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對此進行了“診斷”。與會者認為,固廢處理變廢為寶技術的應用,不但可以解決固廢處置領域的難題,還可以為構建“無廢社會”提供技術支持。此外,在一系列財稅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環保行業自身也會實現轉型升級。
讓垃圾變廢為寶
固體廢棄物,簡稱固廢,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污泥、廢棄的制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尸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等。隨著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聚集、消費水平的提高,固廢的產生量也在快速增加,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凸顯。環保部印發的《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6年,我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總量18850.5萬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4.8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344.6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為72.1萬噸。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告訴記者,工業廢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成分復雜,處理相當困難?!笆濉币詠?,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超過30億噸,2015年產生量達32.71億噸。業內預計,到2021年我國工業固廢產生量將突破46億噸。
“固廢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固廢除了有廢物屬性外,更有資源屬性?!蓖蹒鹘榻B說,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了固廢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三化”原則,其中的減量化,就是要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北京環衛集團一清百瑪士綠色能源公司總經理王小云介紹說,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固體廢物按生產來源可分為市政垃圾、工業垃圾、農業垃圾和危險廢棄物四類,且每一類還可以細分?,F階段的處置方式主要以填埋、堆肥、焚燒為主,填埋占據主導地位。長期來看,焚燒因融合了多重優勢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隨著國家重視以及社會投資的增加,固廢處理技術大幅提升,尤其是變廢為寶技術的應用,固廢處理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垃圾發電、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等細分領域目前已風生水起。在生活垃圾“燒”出電能方面,近年來各地積極創新實踐,規范化管理,從垃圾產生、運輸、處置等環節“全鏈條管控”,促進資源利用提檔升級。通過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廠,采用焚燒發電方式處理,緩解垃圾填埋占地問題,實現無害化處理。在垃圾循環再利用方面,建筑垃圾、餐廚垃圾、醫療垃圾、田間秸稈等固體廢物借助一定的技術和設備,精確分揀后上演“變形記”,被制作成可再生品回歸到千家萬戶,凸顯資源屬性,達到了讓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再度回歸的目的。
與會者認為,建設“無廢社會”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不可或缺的要素。固體廢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成分復雜,若處置不當,會對周邊水體大氣和土壤造成污染,排放溫室氣體,引發霧霾,帶來環境健康風險。因此,建設“無廢社會”可減輕原生資源開采利用和固體廢物處理不當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從源頭消除對人居生活環境的影響,促進生態宜居的美麗中國建設;有利于優化城市和農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對人居環境的滿意度;有利于從固體廢物的再次利用中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等。
財稅政策力促我國環保行業轉型升級
在推進“無廢社會”創建方面,國家除了加大財政預算在固體廢物資源化領域的投入外,還通過推廣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開征環保稅以及首臺(套)保險補償等政策,推動我國環保行業轉型升級。在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看來,2017年可視作我國環保政策的爆發年。
在PPP方面,財政部、住建部、農業部和環保部2017年聯合發布《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下稱《通知》),對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進一步規范污水、垃圾處理行業市場運行,提高政府參與效率,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促進污水、垃圾處理行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2016年10月,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就已經明確,探索開展兩個“強制”試點。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一般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PPP模式運用較為廣泛、操作相對成熟、各地新建項目,都要“強制”應用PPP模式,中央財政將逐步減少并取消專項建設資金補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許文分析說,考慮到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屬于條件成熟、適合推行PPP模式的領域,《通知》通過擴大污水與垃圾處理的PPP市場范圍,可增強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有助于盡快在污水、垃圾處理上形成PPP市場,從而引發新一輪PPP熱潮。
在環保稅方面,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明確環境保護稅為地方收入。這一政策旨在促進各地保護和改善環境、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已于2018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法繳納環境保護稅。
在環保設備購置方面,《關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7年版)公示結果顯示,大型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共有30項列入指導目錄。其中,污水處理及回收利用裝備4項,大氣污染防治裝備6項,固體廢棄物處理裝備5項,噪聲與振動控制1項,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共12項,海水淡化成套裝備2項。根據工信部、財政部和保監會聯合出臺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這些裝備將獲得相應的補貼。
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環保行業自身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傅濤認為,我國環保產業目前已經進入為客戶創造價值的3.0時代。據他介紹,1.0時代的環保產業是為政府、企業提供點狀服務,2.0時代的環保產業是為政府、企業提供系統服務,但這些服務的客戶都是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
“此前,環保產業是產業鏈的末端,幫助政府、企業處理環保問題,基本是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3.0時代意味著,環境產業應該成為價值起點,環保產業的客戶范圍也發生了變化,未來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政府,為客戶創造的價值也將延伸?!备禎岢?,在環保產業3.0時代,物質循環、生態循環、流程化的生態和節點,將成為多樣化的價值來源,產業下游也可能是客戶,即上游產生的能源、資源、熱能、服務、產品可能形成一種新的價值。
北京控股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柯儉表示,在環保產業的新時代,環保企業要更新理念,如果還停留在做“三化”處理、做終端,停留在過去國家的產業驅動政策上,可能就會被行業所淘汰。因此,環保產業需要新的商業模式、產業循環模式以及新的技術。